首頁 向上 意見反應 相關網站

歷代名醫
中醫辯症論治系統 醫學史  醫學全書 歷代名醫 歷代典籍文獻 針灸歌賦 傳統中醫聽語病理綜覽 聽語病理醫方集成 結語

 

歷代名醫

黃帝臣子

俞跗、少俞、少師、歧伯、雷公

扁鵲(?675/651-310/307B.C.戰國)

華佗 110?-208 東漢

倉公(淳于意215-150B.C.)三國

淳于意((太)倉公,215-150B.C.,西漢)

張仲景150-219 漢

黃甫謐 214-282(後漢建安二十年-晉太康三年)

甘露間(256-259)患風病耳聾,乃習針灸,著《針灸甲乙經》

葛洪261-341或264-344(81歲) 晉

《抱朴子•離應篇》:「…或問堅齒之道。抱朴子曰:『能養以華池,漏以醴液,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或問聰耳之道。抱朴子曰:『能龍導虎引,熊經魚咽,燕飛蛇屈鳥伸,天俯地仰,令赤黃之景,不去洞房(按:兩眉間下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猿據兔掠,千二百至,則聰不損也。…』」

巢元方。隋大業中太醫

徐之才492-572 南北朝

徐氏六代醫學世家:徐熙->徐秋夫->徐道度->徐文伯->徐雄-

>徐之才

徐道度

徐文伯->徐雄->徐之才、徐之范

 

徐成伯->徐踐

 

徐叔響->徐嗣伯

佚:《雷公藥對》、《徐氏家祕方》、《徐王八代家傳效驗方》

甄權540-643-? 唐

《明堂人形圖》

孫思邈 581-682 唐

錢乙1032-1113 宋

劉完素(河間先生)1110-1200金

火熱論。寒涼派。《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取穴:通經接氣法、接經三法。《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太乙神針。

張元素(潔古、易水)1151-1234金

臟腑辨證論。易水學派。

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1156-1228金

攻邪論。攻下派。「吐、汗、下」三法:「引涎漉涎,嚏氣追淚,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灸、蒸、薰、渫、洗、熨、烙、針刺砭射,導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積逐水,破經泄氣,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好藥者,與之笛笙。」

李杲(東垣老人)1180-1251金

《脾胃論》:「內傷脾胃,元氣不足」為百病之源。溫補脾土。

王好古 1200-1264宋

陰證論,溫養脾腎。《陰證略例》。

朱震亨(丹溪) 1281-1358元

相火論。養陰派:「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15世紀日本成立「丹溪學社」

親撰:《格致餘論》、《局方發揮》。門人所作:《丹溪心法》

戴思恭1324-1405明

虞搏1438-1517明

萬全1495-1580明。兒科世醫

《育嬰家密》四卷《幼科發揮》二卷《片玉心書》

李梴15??-1575-15?? 明

1575-1576《醫學入門》、《藥象論/用藥法象》

楊繼洲1522-1620明

張介賓(字景岳、會卿、號通一子)1555-16321563-1640

音樂「可以通天地合神明」

吳有性(158?-166?)

1642《溫疫論》,倡「戾氣學說」

喻昌1585-1664清

《喻氏醫學三書》:《尚論篇》、《醫門法律》、《寓意草》

張璐1617-1698清

葉桂1667-1746清

善查脈、望色、聽聲、寫形,精於診治。

吳謙1732-1795清

費伯雄1800-1879清

治癒道光帝「失音」(清實錄?起居注?)

1863《醫醇賸義》4卷,26門,論治104條,自擬方186首。

趙熙1877-1938

 
 

[ 首頁 ] [ 向上 ]

上次修改日期: 2000年0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