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某大學人類考古語言研究所

揭開語言大爆炸之奧祕

世界頂尖的語言學家經過多年摸索,都一直未能找到連結人類語言與純粹生理發音間的橋樑,據該研究小組發言人說,這項鼎鼎大名「遺失的環結」讓語言學界焦頭爛額多年,因為找不到這項連結就等於解不開語言大爆炸之奧祕 三年前該研究小組從台灣聘得一位得力助手, 因其提供的台語資料, 居然從哈日族的''一字的字源,得到重要線索,讓歐洲語言學家從一般人心目中無啥淆路用的台語挖到了寶貴的解題妙方,從此歐洲學者百思不解的世紀之謎,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語言學教授Steven Pinker, 早在1996年提出語言大爆炸的概念, 他的主旨是人類語言發展曾經經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爆炸, 這一場約在數萬年前人類史前大事才讓人類智慧突飛猛進,在接下來不過一萬年之間,從新石器時代,躍昇到太空探測;從茹毛飲血的猿人,進化成懂得欣賞蒙那麗莎,而且發明了語言。語言考古專家推測:史前人類大約能控制一些情不自禁的生理聲響,最明顯的便是放屁、打嗝、咳嗽.等等。即便是現代人在搭機遇上亂流,也會不自主的發出尖叫。人類的原祖,大約很早就會控制這些偶爾會令人難堪的身體聲響,但是要懂的這些聲響來創造一套原古的語彙,卻要等待機緣,看那一天我們的老祖宗,不知吃錯了什麼藥,斷了哪一根筋,突然大撤大悟:原來這些聲響,不但可以壓抑,還可以用來製作第一代的原生語彙。(編者補記:如果讀者到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想像一下獸性大發的動物,在饑渴的時候,喘著氣、流著饞涎的神色,就可以瞭解哈日族的哈字由來)

據專家表示,福爾摩沙語言保留了相當完整的語言考古的最底層的遺跡,(如台語中:phui呸、hiu咻、pu?, hu)。歐美各大學術重鎮,紛紛表示要高薪禮聘台語人才,以圖率先解開人類語言演進的祕徑。

 

語言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