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rad
Lorenz
Konrad Lorenz(1903~1989)是奧地利動物學家,也是現代行為學的創始者。他提出比較動物學的研究方法以研究動物及人類的行為。1935年他根據鴨、鵝的學習行為,提出鉻記(imprinting)的概念:孵化後不久的幼雛會透過視、聽刺激學會辨識親鳥(親生父母或養父母)並到處跟隨其行走。
Lorenz認為每個物種都具有遺傳性能力以學習特定事物。此外,他也發展並啟發關於遺傳學、生理學、演化和與物種行為適應生存價值有關的個體行為發生學等概念。他的許多方法和概念己 經被應用在人類的行為上。
Lorenz早期研究本能行為,後來又與荷蘭行為學家Nikolaas Tinbergen合作,證明了不同形式的行為是互相協調進而組成一個行為序列的。在研究物種行為的進化時,他尤其關切生態因子的作用和行為的適應意義。他幫助闡明了個體在發育過程中,行為模式發展成熟的方式。他認為低等動物的攻擊性行為對其生存有利,而人類的好戰行為也有其先天性基礎,這種理論可用以理解城市居民中的暴力行為並可用以預防戰爭。
1973年Lorenz與Karl von Frisch、Nikolaas Tinbergen因對動物行為模式的研究而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重要事件年表
1903 11月7日出生於維也納
1928 獲維也納大學醫學學位
1933 獲動物學博士學位
1935 提出「銘記現象」(Imprinting)
1936 創立德國動物心理學會
主編動物心理學雜誌
1937 任維也納大學比較解剖學及動物心理學教授
1940~42 任科尼斯堡阿爾貝圖斯大學心理學教授
1942~44 任德軍軍醫,為蘇維埃軍隊俘虜
1948 回到奧地利
1949 出版King Solomon’s Ring
1950 在布爾德恩的蒲朗克研究所設立比較行為學系
出版Man Meets Dog
1954 任蒲朗克研究所比較行為學系系主任
1961~73 任蒲朗克研究所行為生理學所所長
1963 出版On Agression
1973 與Karl von Frisch及Nikolaas Tinbergen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出版Behnd the Mirror
1978 出版The Foundations of Ethology
1989 2月27日逝世
相關網站
http://www.psychnet-uk.com/Training%20Ehics/konrad%20lorenz.htm
http://www.nobel.se/medicine/laureates/1973/lorenz-autobio.html
http://www.elmhurst.edu:8081/nobel/micro/356_65.html
http://csf.colorado.edu/mirrors/marxists.org/reference/subject/philosophy/help/psych2.htm#lorenz-konrad
http://muskingum.edu/~PSYCHOLOGY/psycweb/history/lorenz.htm
http://www.psychnet-uk.com/Training%20Ehics/konrad%20lorenz.htm
http://www.pigeon.psy.tufts.edu/psych26/history.htm
http://www.users.csbsju.edu/~tcreed/pb/pbnames.html
Konrad Lorenz – Autobiography
http://www.nobel.se/medicine/laureates/1973/lorenz-autobio.html
Konrad Lorenz Winner of the 1973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http://almaz.com/nobel/medicine/197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