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創造的原點

 

       語言大爆炸那一瞬間,大量的詞彙從人類(homo sapiens)口中泉湧而出。 但是,您有沒有想到過,這樣神祕的過程,居然可以藉台語[]這樣一個簡單的字源,就可以說個明白。


      
目前仍然困惑世界語言學家的就是,文法詞彙,像是英文的介係詞或是中文的量詞,是如何產生的呢?按語言學家貝茲的說法,這些文法辭彙要不是由語言演化逐漸產生的,就得是上帝親手打造的。上帝是無法用科學測度的,如果是瞬間產生,也要說個過程出來才行。就台語與中文深厚的淵源關係, 也許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喔!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在中國農業社會社會裡, 米是主要糧食, 因此, 米這個字也就格外重要。中文裡面也有很多名稱,例如稻苗、稻穗、稻秧、稻穀等用來描寫稻米的生長過程和植物組織。台語在這一方面,更有多種專屬的說法,例如chiekdiukeng等來描寫稻米。相較於英語中的米,不管生熟都叫” rice”,台語的「米」可是有學問的多呢 ! 因為台語的米字不只顯出米在中國飲食的方面的地位,就連造詞上也有很大的功勞! 台語的「米」可以和很多名詞結合而成新的名詞, 像是菜圃米”, 也就是蘿波絲; 還有番賣米”, 中文叫玉米粒;蝦米就是小蝦乾,中文也說蝦米,但只有台語把茶葉稱為茶米

連中文裡的量詞,居然也有個米在裡面。利用暗喻(metaphor)技巧, 米被廣範運用到台語與中文的造詞上,加上個米字, 似乎就可以藉此來形容形體小小的東西,所以,下次你看到中文裡的名詞有米字,就可了解,這東西可能是小東西 !

      此外,米的發音方法,只需將雙唇微微平開即可,嘴形很小,跟英語中S的發音一樣,嘴型也同樣很小,氣流很細;同樣的,在英語中很多以S開頭的字也有表現出細、長、瘦、小的概念,像是smallslimskinnyslender等;在德文中也有schmall ()breit ()breit 的發音方法嘴形就比schmall 大,可見不管任何語言,發音方法與字義是有相當關聯的。由此觀之,中文或台語裡許多文法詞彙的產生可不是無中生有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