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概況

實驗語音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前期20世紀初到30年代前
早年的語言學家分析語音只能依靠音標來描寫所要研究的語音,後來借用了醫療器械如浪紋針假顎喉鏡等簡單工具來分析發音動作和語音特性
 

中期30∼40年代
這期間語言學界應用實驗方法來研究語音,已有了一定成果。 X光照相顎位照相等對言語生理的研究有了幫助。在這以前的語音實驗都還局限於用儀器研究語音,還未形成一門專業學科。

近期-50∼60年代:
這期間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事通信的需要,促進了言語聲學的發展和實驗儀器的改進。聲譜儀已逐漸普遍應用於語音研究,由動態聲譜儀(語圖儀)作出的言語聲譜模式已被公認,成為一種 視識語(即 可見語言)。由於語音的特性逐漸被揭示,歸納出許多語音規律,又上升到理論(如區別特徵理論),從而豐富、訂正了語音學本身。此外,生理實驗也從靜態分析提到動態分析,應用的實驗儀器如X光電影照相動態顎位紀錄裝置閃聲帶照相肌電測試儀器等。錄音器材有了磁帶錄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仿真度。不同的語音人工合成和識別系統也由實驗階而達到應用水平,實驗語音學就在這一階段建立了。

現代70年代到現在
電子計算機已普遍應用於語音分析。在這期間,語音研究已從過去的音素、音節分析擴展到成句成章的分析。除音色之外,超音段特徵(包括音高、音強和音長)成為重要研究對象。言語的規則合成識別的方案是計算機的常備項目。綜合這些研究項目,配合新興的人工智能、言語理解等需要,達到實驗語音學的高級水平。同時,愈來愈多的經驗證明,從事語音實驗如只研究孤立的語音,而不綜合語言學的知識,則對言語信息處理上將無法提高效能。因此實驗語音學的研究離不開語言學的指導。

 
回實驗語音學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