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佛教之批判的研究》的結構與主要概念

同樣是駒澤大學佛教學部教授的伊藤隆壽,也於一九九二年五月,透過大藏出版社,出版一本題名為《中國佛教之批判的研究》的書,正式加入「批判佛教」行列。(2)在這本以批判為名的專著中,他一方面認同松本史朗的如來藏思想批判和褲谷憲昭的本覺思想批判,肯定「批判的研究」意義;另一方面,嘗試運用自己在中國佛教學的專業學養,徹底地從學術上,考察中國在受容和變容佛教過程的種種思想實態,並基於「正確的佛教」立場,進行理論的批判。

伊藤隆壽的《中國佛教之批判的研究》一書,分為(序論)和(本論)兩大部份。(序論)是他批判理論的基礎,而(本論)是批判理論的運用。

(序論)又分為兩章。第一章(中國受容佛教的基盤:道.理哲學)主要論點指出,中國接受道家思想時,是以道家思想為媒介,這雖然有助於佛教的推廣弘化,卻也犯下重大的過失。(3)他認為道家思想的特色,可以用「道.理哲學」作為代表,但是這種哲學是全然地與佛教「緣起說」相對立。伊藤氏為了論證「道.理哲學」的特徵,於是在本章分別就《老子》、《莊子》、《易傳》、《韓非子》解老篇,以及郭象和張湛的思想中,檢討「道的哲學」的特色和「理的哲學」的形成,並且將之圖表化,比照松本史朗的「基體說」圖(4)之後,認為兩者相一致。至於第二章(孔子的道:對峙於『道.理哲學』裡,伊藤氏論究孔子《論語》的「道」是截然不同於道家的「道.理哲學」。進而在整個過程中指出,「道.理哲學」和佛教的「緣起哲學」是相違的。

關於「本論」部份。伊藤隆壽一共選擇了九篇以中國佛教思想為主題的作品,分別加以批判地考察。內容包括:

第一章(格義佛教考:初期中國佛教的形成)
第二章(鳩摩羅什的佛教思想:妙法與實相)
第三章(竺道生的思想與『理的哲學』)
第四章(梁武帝『神明成佛義』考察:從神不滅論到起信論的一觀點)
第五章(僧肇與吉藏:中國受容中觀思想的一面向)
第六章(三論教學的根本構造:理與教)
第七章(禪宗與『道.理哲學』)
第八章(教禪一致說與肇論)
第九章(道元的中國佛教批判)

以下,我們沿著伊藤氏的批判進路,就幾個主要概念的論證過程,以及相關的重要文章,作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