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人類神經系統可分為周緣(peripheral)和中樞(central)兩個系統,前者又可分為軀體(somatic)和自律(autonomic)神經系統,後者則包括腦和脊椎兩個部分(圖1)。
腦最基本的結構單位是腦細胞,又稱神經元。腦細胞與身體其他部分的細胞不同,因它一旦死亡就不能再生。腦細胞的受傷意味著它所提供的神經迴路將會中斷。除非受損的細胞能夠復原而使迴路重新發揮作用,否則鄰近有聯繫的神經組織就會取其位而代之。不過若腦細胞傷亡過重,則遭破壞的迴路就無法恢復,其他神經元亦不能取而代之。
神經系統 |
自律系統 |
中樞神經 |
周緣神經 |
軀體系統 |
腦 |
脊椎 |
圖1 人類神經系統
腦細胞的兩端有向外伸展的神經纖維。較短的為樹枝狀突(dentrite),較長者為軸突(axon)(圖2)。細胞體呈灰色,至於傳遞神經衝動的纖維,因外層有隔緣的白色隨鞘(myelin sheath),使腦部密集神經纖維的部份呈白色。由細胞體和細胞纖維交織組成的部分則稱為網狀結構(reticular formation)。神經纖維的功能是傳遞神經衝動,將感覺器官引起的神經衝動向內傳送至中樞系統的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謂之傳入(afferent)神經元。將中樞神經衝動向外傳至運動器官,表現為反應的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 ,則稱為傳出(efferent)神經元。
圖2 神經元
大致上,腦包括三個主要的部分,即大腦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或稱大腦(cerebrum)、腦幹(brain stem)和小腦(cerebellum)。
大腦屬於最後進化的終腦(telencephalon),而腦幹則包含了次進化的間腦(diencephalon)和中腦(mesencephalon),以及較為原始的後腦圖3
腦的結構(1)
(metencephalon)和末腦(myelencephalon)。小腦附屬於腦幹,由第四腦室咀端邊緣的外胚層經增厚進化衍生而成。若按一般解剖結構上的分法,腦可分為前腦(forebrain)、中腦(midbrain)和後腦(hindbrain)三個部份。表1為各種分法所包括的腦部結構。
前腦、中腦和後腦這三個部份,上下互相連接。就解剖結構和功能組織言,大致上居於最上的前腦最為分化和複雜,且具最高級的認知功能。
新皮質 基底節 邊緣系統 嗅球 側腦室 |
終腦 |
{ |
} |
前腦 |
丘腦 上、下丘腦 第三腦室
|
間腦 |
{ |
} |
中腦 |
頂蓋與被蓋 大腦導水管 |
中腦 |
{ |
橋腦 第四腦室 (小腦) |
後腦 |
{ |
} |
後腦 |
延腦 第四腦室
|
末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