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中英文併列)

語言學經典名著選譯
Reading and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al Works of Linguistics

授課教師

陳永禹

開課系級

語言所

選別

翻譯學程

人數

8

學分

0

2

課程目標

       以翻譯羅曼.雅可布森R. Jakobson(1896-1982)語言學代表作《兒童語言失語症、語音共相》及相關研究為主要課程活動,以理解、評論原著為課程目標。讓學生能藉由翻譯作品之小組互動方式來吸收普通語言學、語言習得、認知發展方面的基本知識。適合語言所對翻譯有興趣的同學及譯研所筆譯組、口譯組對西方語言學基本認識有興趣的同學選修。

       本課程為94年語言所教學卓越計畫之延伸,中研院王士元院士將受邀在課程中發表演講。課程設計為和中研院合作之翻譯、出版、研討之多類型的交流與合作,中研院代表人為何大安教授。課程設計含以下幾個重點: (1)羅曼.雅可布森語言學在華語地區翻譯出版概況的調查研究,(2)輔大語言所、翻譯所進行羅曼.雅可布森德文原著版的中文翻譯,(3)中研院王士元院士、何大安教授主持翻譯審查並撰寫評論,(4) 《兒童語言失語症、語音共相》的中譯本定在956月前完成並在中研院語言學譯叢出版(含各評論人之書評)(5) 956月舉辦羅曼.雅可布森110週年冥誕紀念研討會(含翻譯及研究之成果發表及讀書會)

 課程綱要

1.      從共通語言學角度看兒童語言之語音發展及失語症問題
A.     語言活動類型
B.     兒童語言和世界語言的平行和對稱
C.     巧合和恆常的因素
D.     省力原則和兒童語言

2.      語音系統的層次
A.     語音發展的相對及絕對的順序
B.     最少子音和最少母音原則
C.     兒童語言語音發展和世界語言共識面的對稱與一致
D.     語音習得的推演與節約

3.      結構原則的基礎
A.     分子論的解釋方法
B.     發展的內在方向
C.     子音與母音的區分
D.     鼻音與非鼻音的對立

4.      結論
A.     觀點的比較與綜合
B.     語言發展與測年
C.     語言改變的原則
D.    結語

 授課方式

以團體互動討論閱讀心得、翻譯習作為主

教材


1.      Child Language Aphasis and Phonological Universals, Mouton:1968.
2.
     
雅可布森文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原文為法文本,本課程列為參考,目前英譯本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有二版本,都列為參考)
4.      說明:俄籍的雅可布森R. Jakobson(1896-1982)是著名的布拉格語言學派的創建人之一,他思想淵源為胡賽爾現象學及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雅可布森的學術成就在於發揚了索緒爾的語言思想,而且能夠有革新的創見。

 

 成績評量

選課同學期末報告一份,內含名著重要章節之中譯(五十頁以上)及個人閱讀翻譯心得。

-Back-  -Home-